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牢牢扛起能源央企使命擔當

江 毅

2025年04月21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中國華電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新時代新征程國資國企的新使命新定位,以更大力度、更高標准、更實舉措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能源央企力量。

牢記“國之大者”,保障能源安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

2024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達9.8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8%﹔“十五五”期間,預計每年將新增用電量約6000億千瓦時。我國14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全社會用能需求仍將保持剛性增長,必須“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中國華電堅決扛牢能源安全保障政治責任,近3年累計完成發電量2.04萬億千瓦時、供熱量13.62億吉焦、煤炭產量1.69億噸,與能源行業廣大企業一道有力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

中央企業是能源保供的“頂梁柱”。我們要深入貫徹“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決擔起能源安全保供的首要責任,全力以赴保安全、保發電、保供熱、保穩定,加快建設系統科學的安全管理及評價體系,進一步提升公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強化安全生產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大力提升能源供給和服務質量,更好地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的能源支撐。

堅定不移推進能源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要素條件、組合方式、配置效率發生改變,面臨的硬約束明顯增多,資源環境的約束越來越接近上限。保障能源安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推進綠色低碳轉型,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重要任務。中國華電深度融入國家重大戰略,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錨定“雙碳”目標,擴大有效投資,發電總裝機達到2.4億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佔比達到56.2%,項目開工和新增裝機屢創歷史新高,跑出綠色發展“加速度”。

能源電力行業關系民生福祉,供電供熱有沒有污染空氣、是不是破壞環境、產生多大的噪聲或輻射,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對生活環境的感知和判斷。我們要堅定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不動搖,牢牢把握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機遇,更加有效地統籌能源供應安全和綠色低碳轉型升級。中國華電將聚焦“兩重”“兩新”進一步優化電源結構,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全力做大以可再生能源特別是新能源為主體的增量規模,不斷提高發展的“含綠量”。

加快發展能源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

當前,技術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新質生產力成為影響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動能轉換的重要變量。前沿性、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帶來新的業務、新的技術、新的模式,將給產業帶來顛覆性的變化。中國華電緊緊圍繞國家所需、產業所急,率先研發成功覆蓋煤電、燃機、水電、風電等電力全譜系的“華電睿”系列自主可控工控產品,並實現規模化應用,有力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

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也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央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在提高創新能力、引領創新發展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勇挑重擔、敢打頭陣,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現代產業鏈的“鏈長”,著眼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前沿性、顛覆性技術研發,實現科技自主創新和人才自主培養良性互動﹔積極推進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氫”“儲”“碳”“智”“綜”等產業並舉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深入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深度挖掘高價值應用場景,加快推進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相得益彰。

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華電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不斷強化能源安全保障,加大“沙戈荒”新能源基地、海上風電、西南水電及風光電一體化開發建設力度,扎實推進氫能“制儲輸用”發展,積極推進“新能源+”、新型儲能、虛擬電廠等新興業務,參與零碳園區試點示范項目規劃建設,拓展延伸能源產業鏈條。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加快改善煤電結構,提升煤電質效,推動存量煤電高質量發展。全面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著力增強戰略支撐托底能力和價值創造能力,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為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21日 11 版)

(責編:彭曉玲、王瀟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